铁腕治污 保卫蓝天 全省各地严格落实“管控令”
12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11月30日召开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会议后,全省各地各部门紧盯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以重点区域、压煤减排、错峰生产、“封土行动”、车辆限行、预警应对等作为主攻方向,坚决落实环境污染治理“管控令”。
47个重污染区域专人专控
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会同省环境监测中心、千人计划PM2.5专家组把脉问诊,在反复论证基础上,结合冬季气象气候特点及污染源分布情况,排查出47个重污染区域,并制订了“一区一策”空气质量管控指导方案。
目前全省47个重污染区域分包责任人已全部落实到位,实行市级领导分包,各辖区政府主要领导专包,环保、发改、工信、公安、住建等部门现场执法、督导,专家组下沉帮助分析、研判、指导,24小时紧盯数据变化,随时调度督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从12月1日至4日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效果看,通过对重点区域污染指标的精细化管控,本次受外来传输污染影响的省份中,我省污染级别控制得最低。
实施错峰生产和“封土行动”
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对钢铁、焦化、铸造、水泥、砖瓦窑、陶瓷、岩棉、石膏板、耐材、电解铝、氧化铝、有色再生、碳素、原料药、农药等15个重点行业2053家企业实施错峰生产,并形成分区域、分行业、分燃料类型的错峰生产清单。实行绿色调度政策,鼓励电代煤、气代煤和超低排放等绿色企业正常生产,实现科学治污。
在对京津冀传输通道7个省辖市、4个省直管县(市)和洛阳、平顶山、三门峡3个重点城市实施“封土行动”的基础上,其他各地自我加压,在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的同时,在城市建成区内停止各类建设工程土石方作业、房屋拆迁施工。截至12月3日,全省各类施工工地已封土停工4873个,“市长一支笔”核查批准工地281个。
强化散煤治理,压减燃煤发电
在深入推广“电代煤、气代煤”和洁净型煤替代,保障群众正常生活取暖的基础上,我省着力解决劣质散煤污染问题,从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管和查处,严厉打击劣质散煤销售使用。截至12月3日,发现并拆改燃煤散烧设施设备916台,检查各类运输车辆7839台,查扣劣质散煤33.4吨。
为减少燃煤大户电力企业的污染排放,在保障全省电网安全及可靠供电、供热前提下,实施最严格调度措施,全力压减大气污染传输通道7市及洛阳、平顶山统调公用燃煤机组发电量。目前9市已安排1144.5万千瓦机组停运,停运容量占9市公用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35.86%。据统计,12月1日至3日,9市累计减少发电量1.56亿千瓦时,减少电煤消耗7.18万吨。
机动车限行禁行,开展城市清洁行动
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均已发布了机动车限行、禁行措施。通过实施限行措施,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12月4日,郑州市限行首日,预计减排颗粒物370吨,市区路面交通大为改善,大多数市民也对限行措施表示理解支持。
自12月1日以来,各省辖市开展了清洁城市行动,对城市的主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医院诊所、居民小区、游园广场等部位进行清洗保洁,加强扬尘面源污染的常态化管理。同时,各省辖市加大了国省干线和城市主次干道保洁力度。
24小时值守,及时预警
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会同省环境监测中心、千人计划PM2.5专家组,每日开展冬季大气污染管控和污染天气过程趋势分析,实行24小时值守和日报告制度,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督促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各项应急管控措施。各地通过提前启动预警响应,采取严格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大气污染严重恶化的趋势。(记者 赵力文)
原文转自:河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