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合作

邮箱

帮助

咨询电话:0371-63688959

201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命题点(二)/
更新时间:2014/8/27
分享到:

命题点5: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管理及归因

  1.社会知觉

  (l)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和过程。

  由各种自然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

  (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是认知者的经验。

  二是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三是认知者的情绪

  2.印象形成

  (1)定义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2)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效应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

  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也称晕轮效应。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一是加法模式。

  二是平均模式。

  三是加权平均模式。

  四是中心品质模式。

  3.印象管理

  (1)定义

  其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白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2)作用

  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

  (3)常用的管理策略

  一是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二是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三是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四是投其所好。

  4.归因

  (1)定义

  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

  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稳定的。有些原因是个体能够控制的,有些原因是个体不可能控制的。

  (3)原则

  一是不变性原则。

  二是折扣原则。

  三是协变原则。

  (4)影响因素

  一是社会视角。

  二是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三是观察位置。

  四是时间因素。

命题点6:社会动及社会情绪

  1.社会动机

  (1)定义

  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2)功能

  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与调节功能。

  (3)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4)主要的社会动机

  包括: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和利他动机。

  2.社交情绪

  (1)定义

  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2)种类

  一是社交焦虑。

  二是嫉妒。

  三是羞耻。

  四是内疚。

  命题点7:态度概述、转变及测量

  1.概述

  (1)定义: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特点:包括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

  (3)成分: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种成分。

  (4)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5)态度与价值观的区别

  一是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

  二是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6)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和认知功能。

  (7)态度的维度:包括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和外显度。

  2.态度转变

  (1)影响因素

  一是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和说服的吸引力。

  二是沟通信息方而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和信息的提供方式。三是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有态度与信息的特性、人格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倾向。四是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预告警告、分心和重复。

  (2)理论

  一是海德的平衡理论。

  二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三是社会交换论。

  3.态度测量

  态度测量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使用量表测量态度时,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与态度的强度两个维度。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营法等。

 

 

人力资源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最新资讯

 

欢迎扫描关注↓↓↓及时获取报名、成绩、证书等动态!发现更多不一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客服

  • 微信视频号

  • 人力资源师交流群

  • 心理咨询师交流群

  • 公共营养师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