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单选题] 白天上班时,远在外地的同学(老乡)来找你,但你近来工作忙,你会(  )。 
    A.告诉他(她),不能见面 
    B.约他(她)来单位,简短会面 
    C.让他(她)等待,晚上见面 
    D.只能和他(她)在电话中交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从业人员要爱岗敬业,还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利用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因此当远在外地的同学(老乡)在上班时间来找自己时,可以让他(她)等待,晚上见面。 
  22 [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想和朋友聊天时,你通常会(  )。 
    A.等朋友来找自己 
    B.自己主动去找他们 
    C.碰到时再说 
    D.不管他们干什么,想找谁就去找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做人和做事都应该积极主动,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想和朋友聊天时,更应该自己主动去找他们,和他们进行正常的交往,相互之间多沟通,不要被动地等朋友来找自己。  
   
  23 [单选题] 在工作中,在与自己不和同事相遇时,你会(  )。 
    A.小心翼翼地避开他们 
    B.尽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C.正常交往,但心里别扭 
    D.既小心谨慎,又主动接近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工作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从业人员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与人正常、融洽地交往,要总是保持与人愉快地合作,不和同事吵架、闹别扭。
 
 24 [单选题] 某同事在公开场合说了伤害你的话,事后他虽然私下向你道了歉,但这并不能挽回对你造成的影响。这时,你会(  )。 
    A.在心里记住这件事,不再理睬同事 
    B.要他公开道歉,以挽回影响 
    C.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再想了 
    D.与他聊天,看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举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根据题意,同事已经向自己道歉,但是并不能挽回所造成的影响,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再想了,心胸开阔,不要去计较,
    不理睬同事或是要他公开道歉都是不妥当的方法,容易激化矛盾,正常交往就可以。   故选C。   
  25 [单选题] 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既头脑简单,又性格固执的人,在交往中你发现,他听不进你的任何意见,你会(  )。 
    A.不听算了 
    B.向上司的上司提出自己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C.写信给上司的主管部门,建议撤换上司 
    D.离开这个部门或干脆离开公司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员工要时刻关心企业的发展,当公司存在问题时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果未被上司采纳,很可能是建议不够完善,应该继续完善自己的想法,再次向上司或上司的上司提出,相信只要员工的建议可行有效,一定会被采纳的。 
                 
  26 [单选题] 衡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  )。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用一个数值即可表示社会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的特点。    
  27 [单选题]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 
    A.劳动力资源 
    B.劳动者的劳动力 
    C.使用劳动者的企业 
    D.劳动者的所有者个体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同时,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成: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28 [单选题] 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  )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薪酬福利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29 [单选题] (  )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对已经生效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律师、语文学家、法学家、公民个人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属于正式解释。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生效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所做的阐释和说明,具有法律效力。 
  30 [单选题]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C.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D.劳动法律关系的原则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雇主与雇员。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③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公众平台微信号(微信号:hnzyks)
公众平台微信号(微信号:hnzyks)
  
 
 扫码咨询客服(微信号:17796661846, QQ号:1417264461)
扫码咨询客服(微信号:17796661846, QQ号:1417264461)